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18-07-21 20:44 浏览: 次
一定曾有这样的一对情侣,觉得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一场盛大而庄重的婚礼。这场婚礼不仅要浪漫,还要有复杂的仪式承载他们的慎重,有丰富的内涵寄托他们的期待,于是“中式婚礼”往往成了心仪的选择。
婚礼那天,他们车水马龙穿过街区,他们执子之手跨越火盆,他们身着华服当堂对拜,他们欢呼之下送入洞房。他们很高兴,说终于办了一场纯粹正宗的中式婚礼。至少,婚庆公司曾跟他们保证,这样的婚礼一定独一无二。
他们躺在床上,精疲力尽,为了这场婚礼耗费了数月的精力,甚至花费也让他们一度愁眉。但好在,终于结束了,他们恪守了中国人的习俗,弘扬了传统文化。尽管事后并没有人关心,真正的“中式婚礼”是否存在。
没有真正的中式婚礼
现在的婚庆公司在策划“中式婚礼”时,往往说是“汉唐婚礼”。并以“六礼”作为整个流程的蓝本,依次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这是在周代就已确立的礼制。但就算古人将婚礼的宗法价值看得很重,也未必都一成不变地恪守“六礼”。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皇太子结婚不行六礼中的“亲迎”之礼;至隋唐之后,皇太子结婚才开始“亲迎”。宋代官宦贵族虽然还行六礼,但民间却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到了南宋朱熹作《朱子家礼》时,为了简单也将六礼合为三礼,类似于现代的求婚、订婚、成婚三部曲。
1868年8月8日,《伦敦新闻画报》木刻版画,记载了上海的一场本地婚礼/视觉中国三礼其实也很“正宗”,因为整个元明清三代,朝廷颁布的《士庶婚礼》就是依据《朱子家礼》制订的,不过大多品官还是严格依照古礼举行“六礼”,以显示官民之间的等级差别。在礼仪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下,庶民百姓既没有资格也没有财力举办礼法所规定的奢华婚礼。也就是说,今天花大价钱办“中式婚礼”的,让他们“穿越”回汉唐,可能根本就没资格行“六礼”。
而且在儒家文化传统中,婚礼本应该严肃、庄重,因此会冷漠得几乎不近人情,主要是不举乐、不祝贺,唐代就有规定:“婚娶家音乐、并公私局会花烛,并宜禁断”。今天的婚庆公司们喜欢抬着花轿吹吹打打,没有意识到这是坏了古人的规矩。
2011年5月14日,江苏徐州。新人举行中式婚礼,价值12万宫廷式花轿迎新娘,图中为压轿儿童/视觉中国现代“中式婚礼”中的“合髻”习俗也是一样。宋朝就流行夫妻各取一截头发编在一起,称为“结发夫妻”,但其实士大夫们很看不起这类习俗,把这些都当作必须去除的“猥仪鄙事”。
在士大夫们看来,所谓的古礼经义,本质上是强调婚礼有“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重大意义,以及代替父母参与、主持家庭事务的严肃心情,所以他们非常警惕婚俗中过分娱乐化的倾向。但是一个过分严肃的婚礼,大概没有哪对现代情侣向往吧。
更何况,过去的“六礼”所包括的仪式实际上包含整个认识到迎娶的过程,现代将亲迎后的婚庆典礼才称为婚礼,要是真按唐代的标准来,两个人未经媒人介绍“擅自”认识恋爱就已经违礼了。
不管现代人怎么定义“中式婚礼”,标准都是王侯将相家的。在锣鼓声中,大户人家炫耀着他们的财力。但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越往后婚礼仪式越趋于简单。民俗学家发现,80年代的婚礼相比于民国,“明显的变化是男女订婚前的介绍认识过程复杂了,婚礼的仪式却大大简化”,但“婚宴的铺张却是很大的,以至于婚宴成为婚礼的主要项目”。
2013年07月01日,山西太原。今天的婚宴如果能做到收支平衡,已经可以知足了/视觉中国这并不奇怪,李银河在研究40年代至90年代的婚礼仪式后发现,婚礼本身有明显的阶层的整异。工人阶级家庭往往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四处举债也要把婚礼办得体面,而知识分子阶层大办婚礼的压力就要小得多。这是因为工人阶层比知识分子阶层更看重亲戚朋友之间的交往,他们在生活中能获得的社会资源更少,因此更需要人际资源。